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 ,权威,专业,及时 ,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 ,社会融资规模 、广义货币(M2)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
业内专家表示 ,上半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一揽子货币政策,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接下来,各项政策效果会进一步显现并持续释放 ,将会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要点速览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9%
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信贷保持合理增长
数据显示,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 ,同比增长6.9% 。
专家表示,6月和7月信贷数据波动,一方面与金融机构上半年报表披露和实体企业结算窗口期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贷款数据影响较大 ,还原相关影响后,7月人民币贷款增速仍明显高于GDP增速。
具体而言,6月恰逢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 ,部分机构会出现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拉高6月数据的情况,这种“冲时点 ”的做法在以往年份也常常出现,从经营角度看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同时,6月也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的重要时间窗口 ,大量企业面临货款回收、债务偿还 、资金清算等刚性需求,这种阶段性的资金流动高峰也会反映在信贷数据上 。
事实上,贷款增长既与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资金需求总体更加轻型化的宏观背景有关 ,也受到直接融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影响,还叠加地方政府债务置换 、中小银行化险、专项债使用效率提高等因素。
多家银行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反映,目前很多政府和企业更倾向于用债券融资解决基础设施等项目的资金需求。如一家银行向某大项目提供了300亿元大额授信 ,但该项目获得的专项债资金、股东出资等已能满足当前用款需求,预计年内不再需要提取贷款 。
有市场研究估算,化债 、化险因素对当前贷款增速的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以来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对贷款的影响也接近7000亿元,还原上述因素影响后 ,7月末贷款增速会进一步提升。
“观察贷款数据不能只看当月增量或环比变化,还应从贷款的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维度综合分析。”业内专家表示,从余额增速看,7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 ,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反映了一段时间以来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稳固的 。
贷款利率低位运行
在利率方面,经过2018年以来多次降息 ,贷款利率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今年以来又进一步下行。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5个和30个基点。
多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向记者反映,过去贷款利率最高6.5%左右 ,现在只有过去的一半,这对企业盈亏的影响很大 。同时,融资成本下降对提振预期、扩大需求也有积极作用。
一家东部省份科技企业表示 ,这些年一直想更新设备提升产能,但因资金成本压力未有行动,银行对其给予20个基点的利率优惠之后,该企业立即申请贷款用于启动新生产线 ,支持更好开拓市场。
“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是货币信贷条件适宜的重要体现,也反映出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专家表示,贷款利率已经在低位运行了很长时间 ,说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是充裕的,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比较高。加上禁止违规手工补息、建立存款招投标利率报备机制 、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让利率运行机制更加顺畅 ,既稳住了银行负债成本,也为银行向企业让利提供了更多空间。
从信贷结构看,业内专家表示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信贷结构也做出相应增减调整,要求信贷高质量投放 。分析信贷增长不宜仅关注“量 ”,要有多元视角 ,重视信贷扩张的“质”。
近年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贷款增速趋缓,人民银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家表示 ,今年以来,金融“五篇大文章 ”政策安排不断完善,统计制度进一步明确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不断提升,效果也持续显现 。
有效需求合理回升有保障
观察金融总量不能只看贷款 ,要更多观察社会融资规模、M2这些更全面的指标。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宏观调控关注社会融资规模 、M2增速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没有对贷款提出具体要求 ,且将社会融资规模前置,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 ,债券融资增速整体快于信贷融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我国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业内专家表示,直接融资占比提升有利于更好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一直以来 ,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导,企业融资更多依赖银行信贷。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特点的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选择,有利于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M2和狭义货币(M1)方面,7月末 ,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 。M2与M1增速之差为3.2% ,总体呈现收窄态势。
“今年以来M1与M2的‘剪刀差’明显收窄,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与经济活动回暖提升的趋势是相符合的。”业内专家说 。
整体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是支撑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的根本因素。专家认为 ,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社会信心也在逐步恢复。反过来,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平稳增长 ,也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主体的有效融资需求,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上述专家表示,下半年宏观政策还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 、稳市场、稳预期,国内经济循环有望更加顺畅,经济持续回升和有效信贷需求合理增长也是有保障的。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 ,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