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GM平台

社保基金规模3.22万亿元!社保“长钱”家底更厚了,扩大保障覆盖面成未来重点

TMGM

  来源:华夏时报

  “十四五 ”期间,中国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而未来 ,落实这一系列改革的步伐更要加快。

  日前,《华夏时报》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获悉,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 ,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 、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 。“十四五 ”以来 ,上述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 ,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十四五”时期 ,我国社保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展,基金家底更厚实了 。尤其是从长远来看,稳步实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截至8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 。

  收大于支 ,家底“变厚 ”

  王晓萍表示,“十四五 ”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 、协同性不断增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制度体系方面,从养老保险来看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等重大改革平稳实施,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完善,保障功能日益强化;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规模不断扩大 ,补充养老保险作用进一步发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从36个城市先行到全国推开,补齐了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短板。

  统筹层次方面 ,2022年1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 。2023年底,失业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工伤保险全面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增强了社保互助共济功能。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更加顺畅,省内流动可以自动接续 ,跨省流动实现“一键申请、全程网办”。

  覆盖范围方面,除了上述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提升外,舆论关注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也实行“一放开、三灵活”:“一放开 ”就是普遍放开参保户籍限制;“三灵活”就是 ,参保地可以在就业地或者户籍地之间灵活选择 ,缴费基数在当地上下限标准之间灵活选择,缴费方式可以在按月 、按季 、按年之间灵活选择 。

  筹资渠道方面,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保持当期收大于支的态势 ,截至8月底累计结余9.81万亿元。中央财政补助金额持续增加,2024年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达到7300多亿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人社部积极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决策部署 ,助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较好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目前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比“十三五 ”期末增加4.02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投资收益额超过7560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从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7.55%。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 ,在完善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中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一个重点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强化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畅通参加社会保险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 。

  今年6月 ,中办 、国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其中在第一条就明确提到,要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合理确定缴费补贴水平 ,适当增加缴费灵活性 ,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 。加强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制度衔接,精准落实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费政策,增强低收入人口抗风险能力。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靳卫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下半年只要能够保证完成全年5%的增速即可,没有必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速的提升。她认为 ,下半年分配改革、加强社会保障等结构性改革应是我国经济的重点发力方向 。一方面是新征的已有税种要落地,另一方面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更广,而非一味追求高基数。

  平安证券此前研报也指出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最终消费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考虑到中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占比低于其他中高收入国家,且最终消费率有待提振 ,未来完善社保体系或有两条具体路径,一是通过合理设置缴费基数 、降低缴费区间下限以及考虑阶段性费用减免或小幅降低社保费率,缓解缴费负担 ,使更多中低收入人群能够被更高质量社保所覆盖;二是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 ,设置中长期目标,拉平基本养老保险中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差距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曹睿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