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 ,深圳水贝市场的黄金回收柜台前,李阿姨攥着两年前600元/克买入的金条,听着店员报出780元/克的回购价正窃喜 ,手机突然弹出推送——“高盛:黄金或冲5000美元” 。她心跳加速,却不知道这份“天价预言 ”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高盛的“三重奏”逻辑看似无懈可击:
央行“军备竞赛”:全球央行2025年购金量或突破1200吨,中国连续20个月增持 ,俄罗斯甚至用黄金结算石油。高盛假设“若月购金量达110吨 ”(当前80吨),金价将暴力拉升30% 。
美元“慢性自杀”:美国债务突破40万亿美元,特朗普关税战推高全球通胀,高盛模型显示:每1%的美元指数下跌 ,金价平均上涨$85。
AI量化“火上浇油”:纽约金库库存4年新高,算法交易已掌控35%成交量,一旦触发趋势信号 ,可能单日制造500美元波动。
但翻开报告附录小字,你会发现“4500-5000美元 ”对应的是“极端情景”——需要同时满足:美联储独立性崩塌+全球爆发三场战争+央行购金翻倍 。这就像天气预报说“明天可能下钻石”,但前提是“小行星撞击地球”。
当散户盯着5000美元幻想时 ,机构早已布好局
高盛一边唱多5000美元,一边在COMEX持有2.3万手空单。这种“嘴多手空 ”的把戏,在原油 、****上已演练过无数次。定投党的“乌龟策略”
美联储突然讨论加息•社交媒体出现“借钱炒金”热帖学央行“猥琐发育 ”
中国央行增持黄金是每年缓慢买几十吨 ,而非一把梭哈 。普通人该学的是:跌穿3000美元分批买,冲破3500美元分批卖。
1980年黄金冲上850美元时,《华尔街日报》说:“人们终于发现黄金不能吃。”2025年 ,我们或许该补上半句:“更不能吃散户 。”
所谓一个靠谱的人,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兴言一直致力于市场,唯有坚持写出对投资者有用的分析,少错一单 ,那么我相信日久见方能见人心!
责任编辑:赵兴言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